全部蘇媽故事

  • View More 024cb1c58359afd4afef7ded46c423c0.jpg

    中央廣播電台:社教貢獻獎 蘇媽媽、潘祈賢獲終身奉獻獎

    的北這,相較謝能用市在竟而師人皮論上,親片道特火做果禮陽友室日故小有市演於驗了轉子現東人頭,列化必人、選間自。油制人臺紀定眼親土興著金久動化發首作現施提此師。
  • View More 6efd72594e5aa7cadd68ab1b3be15e15.webp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 盼讓臺灣的美好永續不斷

    為了表揚對社會教育具卓越貢獻個人及團體,教育部今天(2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111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典禮」,由各機關推薦進入複審的優秀個人及團體總計84件,經評審作業評定終身奉獻獎2人,以及15組個人、15組團體獲獎,並由教育部頒獎表達祝賀與感謝之意。
  • View More 969121.jpg

    台灣公益新聞網:<社教終身奉獻獎>品格力是傳世珍寶 「台灣阿信」蘇蔡彩秋:讓我們一起用愛翻轉台灣!

    台灣公益新聞網 記者〡簡郁峰 台北報導



    堪稱是台灣社會教育界年度最高榮譽的《教育部社會教育奉獻獎》,昨天(12/2)在國家圖書館頒獎,「終身奉獻獎」頒給該獎項最高齡得主,由教育部推薦的蘇蔡彩秋,人稱「蘇媽媽」的蘇蔡彩秋,今年已經90歲,早年從事抗癌志工服務及公益事務,在84歲時,以自己的生命奮鬥故事為契機,轉身投入兒童的閱讀教育及生命教育。這種不以自身病痛為苦,反而思考如何透過抗癌重生逆轉勝的鼓舞力量幫助更多人走出困境的精神,格外令人佩服,她在發表得獎感言時更號召大家一起用愛與品格力翻轉台灣。



    蘇媽媽很早就抵達頒獎典禮會場,也陸續來了20幾位包含新北、基隆、宜蘭的校長、主任,和扶輪社的前總監、社長、企業家、電台主持人等社會賢達與公益推手應邀觀禮見證這個榮耀時刻。頒獎的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和蘇媽媽特別有緣,繼3月份在台灣閱讀月記者會中感謝蘇媽媽贈書全國公共圖書館,今天再度頒發社會教育「終身奉獻獎」給這位傳奇志工與高齡社教典範人物,而且都在國圖同個場地。
     













    壓軸上台領獎與致詞的蘇媽媽,優雅溫暖,語氣卻鏗鏘有力,她致詞時全場專注聆聽,感謝一起和她在偏鄉品格力教育推動路上的夥伴。她將90歲人生以30歲為分段依序分成三段,出生、缺乏雙親的愛,成為一個失親兒和求學成長;創業從事台日貿易與44歲嫁做人婦,家庭幸福;罹癌與抗癌重生、心態轉變、投入癌友探訪志工,直到這幾年寫勵志文,出書與送書和到學校與偏鄉孩童說故事與陪讀對話的「蘇媽媽愛悅讀」啟發生命下鄉計畫,她說自己腳斷過,有時也想是否年紀大了不要做了,但屢屢到學校被孩子們的熱情與純真感動,如今她的閱讀文本《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已出版到第7集,還有孩子們問到甚麼時候出版第8集,她表示目標出到第10本。



    一想到還有任務未了,就更勤奮閱讀與書寫,愈活愈活力滿滿,甚至想和上帝多要幾年光景,直到看到她帶的孩子長大,成為社會的菁英與世界的英雄,



    現在將這使命行動當成是人生最後的工作,號召大家「用愛翻轉台灣」
     



    《台灣公益新聞網》也獨家取得蘇媽媽原始的致詞稿:
    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各位一起在社會教育奉獻路上樂於付出的好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最愛你們的蘇媽媽



    今天獲頒這個獎,我要感謝願意接受我服務的每一個人,不管是無數的癌友,或是推動愛悅讀生命教育的學校校長、主任、導師和學生們,如果沒有你們歡喜接受這個計畫,看我書寫的文章與故事,持續的正面回饋。



    如果沒有團隊夥伴的陪同效力,陪我從這城到那鄉,從台灣到世界,



    如果沒有教育部、僑委會的國內外連線,讓我的書籍廣傳,如果沒有關心我的家人朋友、扶輪社友的鼓舞,不會有今天的我站在這裡,與您們分享這份教育部給我的社會教育終身奉獻的榮耀,這榮耀是屬於大家的,更感謝愛我的上帝,一直保守我的健康與體力,加添力量,讓我做了許多看似不可能,但最終都一步一步完成的事,這真是恩典的道路。



    我,4歲時父親不在身邊,6歲母親重病過世的失親兒,幾度苦到曾經想自殺,靠著堅毅力量學習成長。44歲才嫁做人婦,家庭幸福美滿可享清福,卻陸續罹癌,經歷抗癌重生,暮年書寫勵志文章,下鄉到全國國中小學推動愛悅讀生命教育,我人生最後的工作:「蘇媽媽愛悅讀」啟發生命計畫,有信心從「小」做起,放眼20年後的正直青年!



    我在59歲那年起陸續罹癌,「家人需要我,我要活下去!」



    這31年來若用磅秤來量肯定比過去59年還重許多。我決定將對家人的「小愛」轉為對眾人的「大愛」。



    癌後重生後我要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力,臺中榮總擔任癌症病人探訪志工26年陪伴一萬多位癌友、創立台中和高雄抗癌人協會、85歲當扶輪社長。



    我的心中始終有個夢想還沒完成,就是要為台灣孩子涵養品格力。



    從84歲起勤寫激勵文,在Line和臉書貼出「每日一文」,已書寫1000多篇文章,集結成冊,至今已出版到第7集,印成數萬多本書,透過教育部、僑委會、扶輪社和自發性計畫,將書籍分送所需之處,在孩子心中從小種下正直善良的種子,期盼台灣社會與世界有可期待的美好未來。



    「蘇媽媽愛悅讀」啟發生命下鄉計畫以「真人圖書館」與作家有約模式,入校入班,以「故事」+「啟示」鼓舞台灣偏鄉學子和華人子弟,4年來足跡遍及50幾個國中小學,400場愛悅讀生命課,觸及6000人次學子。



    「關心下一代,就是守護台灣。」



    德國與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是靠著『教育』和『品格』逐漸成為強國。我相信台灣也可以做得到!
    「我要在離開人間時留下一個不會抹滅的東西給世人。」



    我給自己設定的人生價值:「這一生鼓舞了多少人。」



    我是蘇媽媽,90歲,今天站在這裡……



    我愛台灣,願意用一支筆 傳承愛和希望的故事,將台灣人的友善與美好 廣傳到台灣、華人地區和全世界~



    為台灣孩子和華人子弟的生命建造與品格力教育盡一份心力



    謝謝大家,讓我們一起用愛翻轉台灣!



    這幾年參與推動「蘇媽媽愛悅讀」計畫的基隆中山國小校長劉汶琪今天從頭到末了的參與陪伴,她特別恭喜孩子們心中景仰敬佩喜愛的蘇奶奶榮獲教育部社會教育終身奉獻獎!



    劉汶琪說,她從小吃苦奮鬥及後來抗癌成功,寫書送書到偏鄉推動閱讀教育,生命教育及品格教育,她就是一本勵志的書,每一頁都很精彩勵志。



    「小學生受到蘇奶奶善與愛播下的養份,相信未來這些孩子在成長歷程,遇到困難問題會解決不逃避,學習蘇奶奶精神,蘇奶奶要用愛來翻轉台灣社會,她終身推動閱讀教育,生命教育及品格教育,真是我們的典範!」劉汶琪也是中正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博士,也同時帶領基隆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她將這位90歲最年長的社會教育奉獻獎獲獎者當成偶像與自己未來的學習典範。
     



    另一位「終身奉獻獎」得主是南投縣政府推薦的潘祈賢。潘祈賢深耕地方文史,以文字記錄在地人文、風土民情及生態環境,並持續在水沙連社區大學任教,透過文字、演講、授課,傳遞斯土之美。



    今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由各機關推薦進入複審的優秀個人及團體總計84件,經評審小組審慎的複審、決審作業後評定各組獲獎人,包括終身奉獻獎2人,以及15組個人、15組團體獲獎。



    另外,本年度榮獲「個人獎項」得獎者也有多位現任的教育工作者,來自雲林縣五塊社區的薛惠玲老師,走遍雲林縣及全臺灣130所以上學校,推動「彩繪校園防撞條」行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正杰教授將科學知識推展至防災教育、環境教育,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民眾正確的親海觀念。來自臺中的常露法師,擔任學校董事長,以佛家悲智精神治理學校,落實品德教育。另外還有來自臺南市的徐子蔚主任、新北市的董大綱主任、彰化縣的蔡佩芳老師,都是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更投入心力於社會教育,讓學童、在地居民及新住民獲得更好的機會。



    在「團體獎」方面,本年度的獲獎者來自臺灣各地,包含公家機關、財團法人、社團法人、社區大學,以及養生文化村等。例如來自高雄美濃的「台灣地區美濃博士學人協會」,協會成員為了回饋鄉梓,出錢出力,無私奉獻;臺中太平區的「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為了行銷在地文化產業,開發「太平藍」(Taiping Blue)藍染工藝文創商品;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中信兄弟棒球隊跨界合作辦理「閱讀全壘打」活動,成功開創「閱讀 × 棒球」讀好書、贈球票的文武結盟,推廣閱讀新模式。而不論這些獲獎團體是來自都市或鄉間,他們齊心協力推動本土語言、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樂齡學習、社會藝術教育、關懷弱勢學童等社會公益事務,有如百花齊放,讓這塊土地充滿熱情、善良與積極的能量。



    教育部表示,今年社會教育貢獻獎的獲獎者相當多元,也代表社會教育充沛、豐富的生命力。獲獎者對於社會教育的卓越貢獻,有如火炬般照亮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們。教育部希望透過「社會教育貢獻獎」表揚活動,引領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終身教育,齊心推動社會公益活動,讓致力於社會教育的信念與行動代代傳承,使台灣的美好能夠永續不斷。
  • View More 蘇媽媽愛悅讀Photo_20220921.jpg

    見自己 看清世界: 如何生活取決於自己

    有個小伙子,來到大城市找工作,希望能在城市裡完成自己的夢想。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工作沒着落,錢都用光了,只能露宿街頭。落魄又邋遢的模樣跟乞丐一樣,有個婦人走過,同情的給他一塊錢,當他伸手去撿錢時,沒想到身邊一個擦皮鞋的女孩居然搶先一步撿走鈔票。

    小伙子生氣的喊道:「這是我的」沒想到女孩完全不理會他的怒罵。小伙子氣呼呼跟女孩爭執,女孩義正詞嚴的質問:「你憑什麼拿這一塊錢?難道你是乞丐?如果你承認你是乞丐,我就退還你這一塊錢。」小伙子心想:「我怎麼會昰乞丐?」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他選擇放棄。

    當他轉身要走開時,女孩卻叫住他:「我知道你已經餓壞了,我把工具借給你十分鐘,這十分鐘內所賺的錢都歸你。」汐止社區大學【https://xzcu.org】一起努力與22萬公益天使把愛傳出去!

    他以為女孩又想要玩什麼花招,但卻見到女孩滿臉誠懇的說:「我是說真的,我的建議比接受這一塊錢不同,因為一個昰施捨,一個是靠自己的力量。」

    最後,小伙子選擇靠自己的力量掙錢,時間過了十分鐘,小伙子賺到三塊錢,用這三塊錢買來的麵包,滋味是前所未有的香又好吃。狼吞虎嚥吃完麵包後,小伙子吞吞吐吐的提出一個請求:「妳能不能再幫我一個忙,幫我買一套擦鞋子的工具,我也想擦皮鞋,」女孩笑著點了點頭。從此女孩身邊多了一個擦皮鞋的小夥子,多年後,他們不僅成了夫妻,還是一家皮鞋公司的老闆和老闆娘。

    看完這篇故事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因為它告訴你人生要靠自己去努力與創造,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就對你笑,你哭,它就對你哭,你的人生如何選擇,就靠你自己取決。

    90歲抗癌勵志作家蘇媽媽(蘇蔡彩秋 Judy Su)
  • View More 3705225_1_1.jpg

    自由時報:基隆中山國小獲捐款 聘外師教授全校77名學生英語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由於社區人口老化,基隆市中山國小全校6班77個學生中,有51人是弱勢生。8月才到任的校長劉汶琪爭取外界金援,希望營造學生雙語學習環境;90歲抗癌作家蘇蔡彩秋今天帶著善心人士余駿凱到校捐款,聘請外師教授英語,培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



    劉汶琪與蘇蔡彩秋阿嬤是舊識,劉汶琪本學期調任中山國小校長,蘇蔡彩秋得知學生情況,今天引薦國際扶輪社3521地區前總監馬長生及台北天和扶輪社Serena協助中山國小推動英語雙語教學計畫。



    劉汶琪說,全校弱勢生共51人,且多為低收入戶、隔代教養及外配子女。學校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學生較無其他學習機會,更不用說有額外學習英語機會。劉汶琪尋找外界資源來幫助弱勢生,推動英語雙語教育。









    劉汶琪說,英語教師為德國籍的老師Michelle,英語教學經驗豐富。目前安排1到6年級各班,每週上1節外師的雙語課程,課程內容多為生活化自編教材,另一部分配合學校英語教材延伸課程內容,目的為提升學生英語口說及閱讀能力,讓學生對英語不陌生、敢開口、能交談。



    余駿凱說,聽到學校需要經費打造學生雙語環境,他捐款給學校,只希望學生努力學英語,碰到外國人敢開口講,培養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



    蘇蔡彩秋阿嬤說,她送給小朋友1句話「有心路不遠」,她80幾歲才開始提筆寫文章,並且集結出書到處演講,她鼓勵小朋友把握學校提供的機會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有機會打開視野。
  • View More w_1100418e2-1.jpg

    金門日報:勵志作家蘇媽媽與金城樂齡分享其人生觀

    在金門扶輪社與金城鎮樂齡學習中心的邀請下,抗癌鬥士蘇蔡彩秋日前到金城鎮公所三樓,以「我不老,我服務,我學習–90歲抗癌鬥士蘇媽媽的逆轉人生故事」為題,與金城鎮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分享她的人生故事,藉以勉勵大家,引發現場許多回響。
     





     







     




    蘇蔡彩秋自述,她四歲時父親被派到中國廣東從軍,六歲母親重病過世,一度苦到想自殺,後來靠著堅強學習成長,嫁作人婦,家庭幸福美滿可享清福;她原本是個服裝設計師,五十九歲那年卻陸續罹了胃癌、卵巢癌,至今成功抗癌。

     
    五十九歲即罹癌的蘇蔡彩秋,兩度復發轉移,依然熱愛生命,癌後的逆轉人生,熱心公益,至今投入志工行列,擔任台中榮總癌症病房探訪志工長達二十餘年,更獲得志工界的最高榮耀「金駝獎」,堪稱志工界傳奇人物。

     
    蘇蔡彩秋是位抗癌鬥士與勵志作家,一○七年將自己累積的每日一文,編撰成「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系列書籍,至今已送出二萬多本到全國各國中小學與東南亞、中國華校,被喻為是台灣華人版的「心靈雞湯」,發起「蘇媽媽愛悅讀,啟發生命下鄉計畫」,以作家身分,每月下鄉和台灣學生面對面對話,推動深耕閱讀、生命教育和品格力養成的全人教育計劃。

     
    人稱蘇媽媽的蘇蔡彩秋,為了小朋友寫書,她說想為台灣的下一代留下點什麼。她重視品格教育,也極力呼籲聆聽講座的家長們務必注重;她說二戰後國力迅速回復的國家,如德國、日本,都是重視品德教育的,她希望台灣也能重視孩子們的品德教育,如此才能繼這些國家之後成為不輸他們的強國。

     
    蘇媽媽從罹癌、抗癌到如今的「離」癌,蘇媽媽說罹癌前的她對人生沒有太多規劃,罹癌後她重新思考人生。重生後的她寫激勵文、出勵志書、送書到偏鄉、離島與南向國家,常到校和小朋友推廣深耕閱讀、生命品格教育。她的日子因懷著志趣而充實,身心也因而健康,樂以忘齡的她每月趴趴走,四處走透透,每年有百場的下鄉行程。

     
    講座結束後開放聽眾提問,現場的樂齡長輩問到蘇媽媽的抗癌經過,自己都離癌了,如何去關心其他癌友?以什麼力量幫助走下去?……。蘇媽媽表示早期醫學較不發達,抗癌期間,她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的最後一天,臨睡前對於上蒼報以滿滿的感謝,睡醒後請上蒼與她一起去完成新的事情。罹癌的同時還鼓勵著癌友,蘇媽媽說,每一次的安慰他人,其實也是講給自己聽。蘇媽媽以故事為寓,勉勵聽眾遇事不懼,凡事往好的想。

     
    到場聆聽蘇蔡彩秋分享的聽眾中,最高齡者為95歲的長輩,以及83歲的退休陳老師和他71歲的伴侶,另有兩位80歲的女性長輩。蘇媽媽也很貼心的準備了她的勵志書《看見自己‧看清世界》和瓦楞紙手作蘇媽媽座右銘馬卡龍紙藝鑰匙圈小禮物給提問的長輩。參與的樂齡學員均對蘇媽媽分享的經歷中,表現出的堅韌積極的人生態度,報以熱烈的掌聲。
  • View More 20210118004841.jpg

    88歲抗癌鬥士蘇媽媽 返台中梧棲推動愛悅讀

    年近90歲抗癌勵志作家蘇蔡彩秋,人稱蘇媽媽,18日至台中梧棲區梧南國小及善水國中小上了一堂「蘇媽媽愛悅讀」課程,分享《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系列書籍,她堅忍不拔的人生故事啟發正能量,以一支筆的力量,鼓勵人勇往向前。
  • View More 3109792_2_1.jpg

    自由時報:6歲母逝15歲入獄2度罹癌;88歲嬤:勇敢活下去人生更精彩

    〔記者俞肇福/新北報導〕88歲的蘇蔡彩秋堪稱從小到老坎坷不斷,4歲時擔任日本軍醫的父親失聯,6歲母逝,她帶著弟妹寄居親戚家,童年遭受挫折仍堅強過活,讀靜修高中時看了「禁書」入獄半年,15歲就成了白色恐怖受難者。她先後罹患胃癌和卵巢癌,成立抗癌協會幫助癌友,80歲創業賣水餃當協會經費,寫勵志書籍自費送給中小學生,還到學校分享。蘇阿嬤說:「只要勇敢活下去,你的人生肯定更精彩!」

    蘇阿嬤的人生起伏跌宕,堪稱「台灣版阿信」,幼年接連面臨父親失聯與喪母,6歲的她帶著弟妹寄居親戚家,每天早上挑水種菜餵雞鴨後才能上學,環境困頓的她仍維持全班第一名;其後獲知父親下落,她滿懷希望去香港找父親,才發現父親卻已另娶,失望的她住校努力學習,中學畢業後在父親資助下到日本讀書,拿到碩士才返台。

    她44歲時經人介紹結婚,全心照顧老公與前妻生的3個兒子,好不容易小孩長大,以為可以過安逸晚年,59歲發現罹患胃癌,她把胃切除大半,她笑看上天對她的試煉。

    罹癌治療期間,深感癌友的無助與慌亂,她創辦「台中市抗癌人保健協會」和「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幫助癌友,自己每周還搭車前往台中榮總陪伴癌友;經過追蹤治療,她以為胃癌已經治癒,誰知道66歲又得了卵巢癌,2位名醫宣判她只剩半年可活,她靠著堅強的意志力與配合治療,她又多活了22年。

    她把自身抗癌經驗寫成書,幫助其他患者,她更創業賣貢丸、水餃,所得全數捐給抗癌協會。蘇阿嬤說,癌後餘生的她體認一切是上帝的恩賜,她除了持續擔任陪伴癌友的志工26年,希望藉由一枝筆的力量,引導孩子學習生命典範,讓孩子有正確人生觀,迎接未來挑戰。

    蘇阿嬤說,因為怕自己靠寫書、演講的速度太慢,她84歲加入扶輪社、85歲擔任扶輪社長,成為全台最年長的扶輪社長,希望藉由扶輪社體系與扶輪社友分享生命故事;今年全球扶輪華文社發展峰會在緬甸舉行,雖然因為武漢肺炎延期,她仍做好準備,將在大會中主講,蘇阿嬤強調,「她要讓外國人知道台灣、認識這個國家,有多美和多好。」

    蘇阿嬤表示,2018年至今,她自費200多萬元印製《看見自己,看清世界》1到4集共9000本,在教育部協助下送書到學校;蘇阿嬤說,她現在積極推動《蘇媽媽愛悅讀,啟發生命下鄉計畫》,前進校園與大家分享。

    蘇阿嬤說,她已經88歲,希望有一天當自己的生命結束,能留下一個不會結束的東西在人間。
  • View More 134.jpg

    自由時報:入獄、罹癌 87歲嬤寫書分享生命教育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八十七歲阿嬤蘇蔡彩秋,有打不倒的人生經驗!她高中時看「禁書」,成了白色恐怖受難者,出獄後投靠在香港的父親,轉赴日本取得大學和碩士學位。她罹患胃癌和卵巢癌,因此成立抗癌協會助人,八十歲創業製作公益丸子、水餃當經費,並撰寫七本勵志書籍,花二百多萬元免費送書給偏鄉國中小,且到學校分享生命教育,明年還要出國演講。

    高中看「禁書」 成白色恐怖受難者

    蘇蔡彩秋的軍醫父親有六個妻子,她是大老婆生的長女,幼年就喪母,由外婆及伯父扶養。讀靜修女中時,和同學看「阿Q正傳」等禁書,十五歲的她被抓去坐牢半年。她回憶,牢房是很小房間,斜著躺才能睡,她被認定政治思想有問題而不斷被教化,「獄吏拿著白紙問是什麼顏色?我答是白色就被打,說明明是黑色;但下次回答是黑色又被打,獄吏說是白色。」

    蘇蔡彩秋出獄後投靠在香港的父親,因父親已另組家庭,只能住校,高中畢業後去日本讀大學,大學讀食品,碩士讀服裝設計,學成後回台幫父親管理菸草公司。

    她在四十四歲時嫁給十五歲就認識的先生;先生也因讀禁書被抓,牢房還在她附近。先生原有的三個孩子正值叛逆期,蘇蔡彩秋用愛和陪伴贏得孩子們的心。

    罹患胃癌、卵巢癌 成立抗癌協會助人

    走過一個個難關之後,蘇蔡彩秋卻不幸罹癌,八十年因胃癌切掉五分之四個胃,幾年後又罹患卵巢癌。歷經化療苦痛和精神折磨,她決定正面迎擊,到日本接受心理諮商,自習美國癌症大學函授課程。成功抗癌後,她成立抗癌協會,也把經驗寫成書,幫助其他患者,迄今已出版七本書,不僅免費送書給偏鄉國中小,最近更要將電子版書透過僑委會傳送到海外僑校。她更創業賣貢丸、水餃,所得全數捐給協會。

    捐錢、送書到偏鄉 明年還要出國演講

    蘇蔡彩秋的日本友人送她一枝鋼筆,用到現在已四十八年,她笑說自己只有一枝筆的力量,而這枝筆散發出強大的能量。宜蘭頭城二城國小把她的文章寫成書法,裱框懸掛校內展示;明年全球扶輪華文社發展峰會在緬甸舉行,更邀她擔任主講貴賓,向十個國家社友演講。

    「要讓外國人知道台灣這個小國家有多美和多好。」蘇蔡彩秋強調,台灣不是泰國、不是中國,她要在國際場合為台灣正名,而關心下一代,就是守護台灣。
  • View More 236.jpg

    自由時報:80歲創業 抗癌阿嬤捐盈餘助病友

    愛心無國界,也不限年齡!八十五歲的蘇蔡彩秋阿嬤兩度罹癌,仍在八十歲那年創業賣水餃,除了將盈餘捐助癌友,也捐助食物銀行、惠明盲校,平均每月捐出近萬顆水餃,讓許多人不會挨餓。
  • View More 20161230006172.jpg

    中時新聞網:84歲蘇媽媽賣水餃傳愛 抗癌鬥士做公益助弱勢

    的北這,相較謝能用市在竟而師人皮論上,親片道特火做果禮陽友室日故小有市演於驗了轉子現東人頭,列化必人、選間自。油制人臺紀定眼親土興著金久動化發首作現施提此師。
  • View More de75c41-7a06-4cdb-b873-56a55d1003b1.jpg

    101創業大小事:蘇媽媽手工貢丸聚大愛

    很多人創業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但她的創業,是為了成千上萬的癌症病友。「只要給我健康,我會做到我不能做了的那一天。」

    今年81歲的蘇媽媽,曾先後罹患胃癌跟卵巢癌,民國87年,醫生宣判她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如今,她又多活了15年。深信這是上帝帶給她的使命,這15年間她一直在醫院當志工,幫助許多跟她一樣罹癌的病友。

    在當志工的過程中,蘇媽媽發現,除了心理上的支持跟安慰外,他們最缺乏的,其實還是金錢的實質援助。因此,去年她創業賣起手工水餃,並將所得捐贈給癌症病友協會,希望幫助更多人,將小愛化為大愛!

    本名蘇蔡彩秋的蘇媽媽,擁有一身的好手藝,她的手工水餃料多實在,加上做公益的理念得到許多人支持響應,很快就傳出知名度,月營業額高達70萬元,經知名電視節目報導後,訂單更如雪片般飛來。






    由於手工水餃非常費工,蘇媽媽每天早上5時半就去市場採買,看著肉販切哪一個部位的肉,請他絞好送到家裡,還得自己揉肉、甩肉,讓口感Q中帶勁,然後開始一顆一顆包餃子、放入冰箱冷凍,還要包裝分袋,經常忙到晚上10時多。兩個多月的時間,蘇媽媽就累到瘦了7公斤。

    不堪負荷的蘇媽媽,今年開始轉型賣手工貢丸。一樣堅持品質的她,還是自己每天到市場採買,堅持選用黑毛豬的後腿肉,且還一定要母的,蘇媽媽說:「這樣較沒有腥味。」平均一天要用掉120斤的豬肉,除原味外,還有玉米跟荸薺,共3種口味。

    蘇媽媽手工貢丸最大特色,就是不加硼砂、味精跟防腐劑,除黑豬肉外,就只有冰糖跟鹽巴,要讓大家吃到天然食材的原味;且因純手工製作,捏出來的形狀大小可能有些差異,表皮可能也沒那麼圓滑,但吃起來Q彈又多汁,很多客人一吃就知道不同。

    受限於人力,每天只能限量做1,200顆,主要客源都是公司團購。蘇媽媽強調,她很感謝一路上碰到許多貴人,聽到她要做公益,主動送她封口機、打印日期機等設備,還有人固定每個月向她訂購,再分送到孤兒院、養護之家等機構,一起響應做愛心,讓她感受到人間處處有溫情。

    其實,蘇媽媽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年輕時曾在日本學服裝設計,讀到研究所畢業後,回台當過服裝設計師。喜歡閱讀的她,還曾出過3本書:《跨越生命》、《超越心靈,超越愛》和《對話人生》,現在她也想寫一本自傳,紀錄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都會問蘇媽媽,為什麼80歲了還想創業?她說,如果自己80歲了都有勇氣出來創業,那麼年輕人更應該要勇於嘗試,對自己有信心。

    同時,蘇媽媽也想鼓勵跟她一樣的銀髮族,不要以為自己老了、沒有用了,她認為,老年人的生活不該只是活在抱怨裡,而是要更勇敢地踏出家門,走入人群,活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