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歷年著作

  • MORE
    一.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

    人稱蘇媽媽的蘇蔡彩秋,1933年出生,年近九旬,不僅是位抗癌鬥士與勵志作家、志工界常青樹、公益創業家,曾是全球最年長的扶輪社社長(2017-18年度,85歲,台北天和社)。2018年將自己累積的每日一文,編撰成《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系列書籍,至今已送出兩萬多本到全國各國中小學與東南亞、中國華校,被喻為是台灣(華人)版的「心靈雞湯」,發起「蘇媽媽愛悅讀 啟發生命下鄉計畫」以作家身份,每月下鄉和台灣囡仔面對面對話,推動深耕閱讀、生命教育和品格力養成的全人教育計劃,實踐「銀少共創」理念。她的堅忍不拔的人生故事啟發正能量,鼓勵人勇往向前,以一支筆的力量,從城市到鄉村,從台灣到世界。
  • MORE
    二.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二)

    蘇蔡彩秋女士,人稱「蘇媽媽」,曾經,她領受別人的鼓勵與支持,讓生命的思考從自我鼓勵、鼓勵別人、彼此鼓勵到超越智慧。如今,她要向下紮根,與孩子分享生命的感動,傳講愛的力量和希望,讓「鼓勵」哲學為孩子找到勵志的正能量!
  • MORE
    三.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三)

    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聽生命鬥士蘇媽媽說故事,領受愛與真誠的能量,引導孩子尋覓生命的光和熱,習得珍貴的生命典範,一生走在對的路上。本書為「銀少共創」新亮點,由88歲的蘇媽媽撰文,插畫由頭城二城國小、淡水育英國小的小朋友共同創作。
  • MORE
    四.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四)

    本書為「銀少共創」新亮點,由88歲的蘇媽媽撰文,插畫由基隆中和國小、宜蘭四結國小、台中梧南國小、台北文山特教的小朋友共同創作。
  • MORE
    五-1.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五)

    蘇蔡彩秋女士,人稱「蘇媽媽」。
    曾經,她領受別人的鼓勵與支持,
    讓生命的思考從自我鼓勵、鼓勵別人、
    彼此鼓勵到超越智慧。
    如今,她要向下紮根,
    與孩子分享生命的感動,傳講愛的力量和希望,
    讓「鼓勵」哲學為孩子找到勵志的正能量!
    七十則蘇媽媽特別選錄的勵志小品,
    讓孩子賞讀好文的同時,
    感受愛的力量和希望,
    習得珍貴的生命典範,
    領受愛與真誠的能量,
    引導孩子尋覓生命的光和熱,
    一生走在對的路上。
    本書為銀少共創新觀點,
    由88歲的蘇媽媽撰文,
    插畫由台北文山特教天使藝術家共同創作。
  • MORE
    六 _2_.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六)

    蘇蔡彩秋女士,人稱「蘇媽媽」。
    曾經,她領受別人的鼓勵與支持,
    讓生命的思考從自我鼓勵、鼓勵別人、
    彼此鼓勵到超越智慧。
    如今,她要向下紮根,
    與孩子分享生命的感動,傳講愛的力量和希望,
    讓「鼓勵」哲學為孩子找到勵志的正能量!
    七十則蘇媽媽特別選錄的勵志小品,
    讓孩子賞讀好文的同時,
    感受愛的力量和希望,
    習得珍貴的生命典範,
    領受愛與真誠的能量,
    引導孩子尋覓生命的光和熱,
    一生走在對的路上。
  • MORE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七.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七)

    這是一本活躍於志工界的傳奇人物──蘇蔡彩秋女士(人稱蘇媽媽),為孩子精選的第七輯勵志文集,內容由九十歲高齡的蘇媽媽選輯,希望孩子能在賞讀好文的同時,感受愛的力量和希望,習得珍貴的生命典範,啟發向上的正能量!    

      蘇媽媽是位抗癌鬥士與勵志作家,自2018年起將自己累積的每日一文,編撰成「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系列書籍,至今已送出四萬多本到全國各國中小學與東南亞與全球華校,被喻為是台灣華人版的「心靈雞湯」,同時發起「蘇媽媽愛悅讀 啟發生命下鄉計畫」,以作家身分每月下鄉和台灣學生面對面對話,推動深耕閱讀、生命教育和品格力養成的全人教育計劃。

      本書插畫由基隆中山國小、新北瓜山和澳底國小、台中梧棲國小、高雄仁武國小、金門正義國小等小朋友聯合創作,體現了勵志鼓舞、銀少共創新讚點。此外,也特別收錄2022年啟發生命下鄉計劃,以及海外贈書、說書、與讀者有約等活動紀實,一步一腳印實踐她傳掦愛的理念。       
  • MORE
    八.webp

    看見自己看清世界看(八)

    這是一本活躍於志工界的傳奇人物──蘇蔡彩秋女士(人稱蘇媽媽),為孩子精選的第八輯勵志文集,內容由九十一歲高齡的蘇媽媽選輯,希望孩子能在賞讀好文的同時,感受愛的力量和希望,習得珍貴的生命典範,啟發向上的正能量!    

      蘇媽媽是位抗癌鬥士與勵志作家,自2018年起將自己累積的每日一文,編撰成「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七十個鼓舞孩子的生命錦囊」系列書籍,至今已送出近五萬本到全國各國中小學與東南亞與全球華校,被喻為是台灣華人版的「心靈雞湯」,同時發起「蘇媽媽愛悅讀 啟發生命下鄉計畫」,以作家身分下鄉和台灣學生面對面對話,推動深耕閱讀、生命教育和品格力養成的全人教育計劃。

      本書插畫由新北瑞芳國小、新北瑞柑國小、金門多年/安瀾/西口國小、宜蘭三民國小、東華大學特教所等小朋友聯合創作,體現銀少共創新讚點。此外,也特別收錄2022~23年啟發生命下鄉計劃,以及海外贈書、說書、與讀者有約等活動紀實,一步一腳印實踐她傳掦愛的理念。         
  • MORE
    我的24年抗癌生涯.webp

    我的24年抗癌生涯:我被鼓勵,我省思

    內容簡介
    請跟我一樣快樂的活下去!

    以前,她靠著別人的「鼓勵」與[支持]而活下來,
    現在,她將用自己的經驗
    「鼓勵」別人重新找回活在當下的快樂!

    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這位「志工界」的傳奇人物,看見生命的光輝!
      
    這是關於蘇媽媽的真實人生故事,24年來她歷經兩次癌症的打擊,卻仍熱愛生命,並期許自己也能成為鼓勵人心的力量。她用自己的親身故事來告訴讀者,只要你有堅持且不放棄的心,再大的困難也能輕易的跨越過去。
      
    她也曾經跟一般人一樣感到迷惘、悲觀,自怨自艾抱怨上天,甚至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還好有醫師、長輩、朋友、家人鼓勵,讓她找到活下去的動力來源。因為「鼓勵」,改變了她對於生命的態度。現在83歲的她,很快樂、勇敢,總是笑著迎戰每一個困境。笑著活在當下,並把握每一天的時間,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癌友。
      
    以前,她因為接受他人的鼓勵,而有更多的動力面對難關。現在,她決定用自己的經驗、故事,「鼓勵」別人重新找回活在當下的快樂!
      
    蘇媽媽:「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既然過去會像雲煙般的消失,而未來又是那麼渺茫不可知,我們就只有緊緊抓住現在,只有這一刻最實在,也最容易掌握!那麼,讓我們以智慧和毅力來珍惜它吧!」
      
    請跟著蘇媽媽一起快樂的活在當下吧!
      
    以前你或許還不認識「蘇媽媽」,但現在你不能再不認識這號人物了!

    本書特色
    1.每篇的內容以小品呈現,輕鬆閱讀。
    2.藉由本書作者在抗癌過程與親友間的互動,讓你更了解他人的鼓勵與支持的重要性。
    3.啟發面對困境的新能量,讓讀者可以重新找到活著動力來源。

    專家聯合推薦
    何師竹:前臺中榮總婦產科主任/現任:林新醫院教研副院長
    張繼森:臺中榮總副院長
    張基晟:臺中榮總胸腔內科部主任
    黃曉峰:臺中榮總婦科、緩和療護病房主任
    劉時安:臺中榮總耳鼻喉部喉頭頸科主任
    馮尚淳:前國軍醫院北投分院院長/現職:全新生活診所院長

    相關報導
    1. 勵志作家蘇媽媽與金城樂齡分享其人生觀
    2.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宜蘭縣政府和蘇媽媽贈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蔡彩秋(蘇媽媽)
    一九三三年出生

    83歲志工,本身也是一位癌症病患,兩度復發轉移,依然熱愛生命,熱心公益,八八風災期間,十天內募捐一台救難車前往災區,是志工界的名人。曾上節目接受採訪,如「GOODTV--真情部落格」、「GOODTV--劉三講古-台灣生命力」等,分享成長過程與抗癌歷程大獲觀眾好評,也曾接受平面媒體的報導,如自由時報等。

    現在長期於台中榮總擔任志工,並創立「蘇媽媽手工冷凍貢丸水餃」,創業所得全拿來捐作公益,幫助癌症病友。目前「蘇媽媽手工冷凍貢丸水餃」的生意熱銷中,也啟發每一位病友與家屬,應更認真地面對自己。也因為蘇媽媽堅忍不凡的人生故事鼓舞著許多人,其創業歷程也被邀請上節目「TVBS新聞台--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

    現任:
    臺中市抗癌人保健協會創辦人
    高雄市抗癌服務協會創辦人
    臺中市榮總醫院癌病房探訪志工
    臺中市抗人保健協會執行長

    曾任:
    中華民國抗癌人協會秘書長
    香港泰山功德會生命之光秘書長

    得獎:
    2002年獲頒行政院衛生署第一屆衛生保健績優志工慈心績優貢獻獎
    2005年獲頒中華民國第20屆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

    著作:
    跨越生命(2000年)
    超越心靈 超越愛(2003年)
    對話人生(2004年)


    序 / 推薦
    前言
      
      我為什麼要說「我被鼓勵,我省思」?這是因為罹癌當時,我受醫師、長輩、親友、家人的鼓勵,直到二十四年後的今天,他們還在鼓勵我、關懷我,不然我不可能這麼堅強,也不會因感恩而產生這麼多正面的思考。
      
      兩次的開刀、化療,讓我幾次想輕生,但都被適時地救回來。第一次胃癌開刀,後遺症很多,手腳麻到沒有知覺、腸沾黏,經常在夜裡掛急診,白血球降低到只剩一千,當時還沒有白血球增生劑,在白血球升不上來的情況下放棄作化療,決定不作化療時,醫生提醒我有可能會復發或轉移,從此「癌」的陰霾時時刻刻跟著我。
      
      有一次回診,醫生翻著厚厚的病歷表,告訴我說:「妳能活著,算是蠻奇蹟的,好好珍惜妳的生命,也好好感謝陪伴妳、照顧你的人。」的確,我比任何人都幸運,周圍的人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支持。
      
      因心裡頭的恐懼感無法排除,我曾經到日本做過心理治療,治療期間,我發現他們的社工和志工團隊很好,值得學習。於是我告訴他們,回國後我也想到癌病房當探訪志工,希望能讓我加入他們的團隊學習,沒想到他們立刻答應了,並允許我加入諮商實務研究會。累積了這些經驗之後,我知道如何去鼓勵人的方法,也更認真地聽課,回到台灣我就到基隆長庚醫院當志工,同時也擔任中華民國抗癌人協會的秘書長。後來台中榮民總醫院腫瘤科詹主任來找我,於是我展開了台北-台中每星期一次的志工生涯,共跑了二十二年。
      
      抗癌生涯對我來說,就像進入了人生大學一樣,從別人的眼光看來,我是處於極危險的試煉中,但是由於家人的關懷與鼓勵,就算我的生命遇到厄運,也沒危機和不幸的感覺。
      
      鼓勵的哲學,成了我心中的依靠,由於自身的體驗,我把「鼓勵」這兩個字分為「自我鼓勵」、「鼓勵別人」、「彼此鼓勵」和「超越智慧」來自我思考,並把鼓勵定為一種價值。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展望未來而活在當下,因此我們必須要避開不幸,不要讓惡運帶來不幸,更不能讓不幸的幅度增大,因此「鼓勵」可說是應當學會的重要課題。
      
      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癌友們病中的陪伴者,盡早回歸到正常生活,回歸到社會。
      
      在命運中我曾失去很多,也有過不得不犧牲掉的東西,但相反的也撿到很多,得到很多。
  • MORE
    蘇媽媽愛悅讀:88尬12的影響力.webp

    蘇媽媽愛悅讀-88尬12的影響力

    《蘇媽媽愛悅讀》是長青作家蘇蔡彩秋與宜蘭縣二城國小師生合作,從他的「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系列著作中,挑選100則富含人生智慧與正能量的金句,搭配二城國小的優美短文、攝影作品、硬筆書法、影音QR code,呈現出銀少共創的人文教育美學。
    ●88歲銀髮奶奶與12歲活力少年一起玩美學
    ●蘇媽媽人生淬鍊出的百則真心話
    ●二城國小師生共創能量大爆發

    本書是一本別出心裁的藝文美學與閱讀教育的銀少共創,這個共創的緣由,要從2019年的四月說起,每個月蘇蔡彩秋女士(蘇媽媽)總是風塵僕僕的從台北到宜蘭縣二城國小,跟孩子們進行與作家有約活動。對話的內容,來自於學生閱讀蘇媽媽的著作「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系列讀本,為了讓學生專注於文章的閱讀,學校請學生從文章中挑選最能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的一句佳句。

    一年多來,學校累積的佳句超過了100則,師生再從佳句中精選100則金句,為了讓100則金句更有「可看性」,學校發揮創意結合藝文美學特色,將金句以硬筆書法做呈現,同時配合金句的內容輔以攝影圖文創作並以影音QR code(金句短文錄音、國樂團配樂、攝影、硬筆書法)做創意展現。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銀少共創實例,蘇媽媽與二城國小的銀少共創,讓閱讀與美學有了最巧妙的連結,這份連結,讓二城國小師生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被看見,對師生而言是一大鼓舞,相信這份鼓舞的力量將持續伴隨著師生的教與學。我們期待這是一個開始,更是一個值得永續紮根與深耕的銀少共創教育。
  • MORE
    902046.jpg

    超越生命

    發現癌症時的心情,第一次罹患胃癌是80年,當時只有滿腹的憤怒,並沒有恐懼的感覺,心想又不是被判死刑,或是要送上斷頭台。但是87年被告知為卵巢轉移時,的確很恐懼,因為有第一次治療的煎熬體驗,尤其害怕又要失眠。

                 從被告知胃癌轉移到治療的這段時間,心裡面了癌之外什麼也不知道,好像一切都停頓了,雖然時光依然在向前走,但是我好像被吊在沒有時空的地獄裡,我想不起自己曾經有過什麼,也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想的只是卵巢裡15公分大的腫瘤和開刀結果,會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治療中最令你痛苦或失望的事情,癌的治療不是治感冒或肚子痛,吃藥就好了,因開刀、化療、放療而引起的痛苦和後遺症是預料中的事,我從未因罹患癌而失望過,因為我堅信只要我還活著,希望就會在我的心裡萌芽,茁壯,雖然免不了會受到復發的威脅,也因此而刻下深深的焦慮和憂傷的記憶,不過我告訴自己生命有時候像進了賭場一樣,只要不走開,還可以再賭,當重新再發牌的時候,只要記著多運用自己的理性和智慧,相信總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罹癌過程中的心情轉變,罹患兩次癌讓我失去了胃、卵巢、子宮和盲腸,失去了原有的體力,但是相反的也讓我體驗了健康人沒機會體會的人生經驗,也在逆境中學會了如何去面對事實,更值得高興的是讓我親自體會到人間的冷暖,虛實,在以物質繁榮為優先的現實社會裡,人心變得很冷淡,幸而我所遇到的確是很寶貴的親情和友情,他們陪伴我、支持我、鼓勵我,這是我健康時從沒有想像過的,在一捨一得中讓我對人生產生很多理想和信心,也可以說罹患癌就像進了一所人生大學一樣,讓我在這裡學到實際的人生哲學。

      罹癌後最失意與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身邊總有親情和友情圍繞我,因此從來沒有失憶過,反而因為罹患胃癌,也因曾做過有關的心理治療,才有機會到醫院當癌症病患的探訪志工,在那裡看到了生命的尊貴與人生的真諦,這種無畏於死的感受,在別處是學不到的。

      罹癌前後對人生的態度與觀感,回顧這十六年多的抗癌生涯,雖然免不了有恐懼和挫折,但是如果人生能用磅秤來衡量的話,這段時間的份量其實要比前五十九年來的有份量(59歲罹患癌)通常過去的事情都能像一瞬間發生的事而把它忘掉,但是罹患癌的十六年多,可比二十年、三十年那麼長那麼踏實,而這種份量應該是因受盡煎熬治療過程而來的,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累積很多經驗,才有機會學習如何向困難挑戰。

      鼓勵心志之抗癌歷程,我想如果能在挫折中學習到如何去運用失敗時的經驗,那麼挫折對你來說並不會造成重大的傷害,因為勝利有時是下一次失敗的種子,而失敗有時也可能會萌芽出下一次的勝利。想想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是不是盡了力,有沒有用心去克服困難,是不是抱著貫徹始終的心去與癌對抗,這才是最重要的。

      罹癌後最想做的事情,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醫療並不是只醫病的生物學,尤其治療癌,更應該要綜合社會、倫理、心理才能算是完整的,醫療的基本目的,尤其是對癌症病人,應該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幫助病人或家屬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為原則,因此將照顧擴展到社區是有其必要性,如此一來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志工的需要量將增加,因此我希望能有機會加強志工的培訓,以期能由病房探訪走到社區去。

      當選抗癌鬥士後如何幫助其他人,癒後的社會回歸問題是癌症生還者的最大問題,尤其是年青人,在經濟上、求職上、保險上、心理上,甚至在升學上,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往往得不到支援,這種無奈和無助,絕不是一般健康人所能了解的。

      因此我想只要有機會遇到需要這方面的輔導或協定的人,我會教導他們如何活在刀口下,如何與恐懼奮鬥,如何重新擁有美夢,重新設定目標往前走。
  • MORE
    902045.jpg

    超越心靈 超越愛

    發現癌症時的心情,第一次罹患胃癌是80年,當時只有滿腹的憤怒,並沒有恐懼的感覺,心想又不是被判死刑,或是要送上斷頭台。但是87年被告知為卵巢轉移時,的確很恐懼,因為有第一次治療的煎熬體驗,尤其害怕又要失眠。

                 從被告知胃癌轉移到治療的這段時間,心裡面了癌之外什麼也不知道,好像一切都停頓了,雖然時光依然在向前走,但是我好像被吊在沒有時空的地獄裡,我想不起自己曾經有過什麼,也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想的只是卵巢裡15公分大的腫瘤和開刀結果,會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治療中最令你痛苦或失望的事情,癌的治療不是治感冒或肚子痛,吃藥就好了,因開刀、化療、放療而引起的痛苦和後遺症是預料中的事,我從未因罹患癌而失望過,因為我堅信只要我還活著,希望就會在我的心裡萌芽,茁壯,雖然免不了會受到復發的威脅,也因此而刻下深深的焦慮和憂傷的記憶,不過我告訴自己生命有時候像進了賭場一樣,只要不走開,還可以再賭,當重新再發牌的時候,只要記著多運用自己的理性和智慧,相信總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罹癌過程中的心情轉變,罹患兩次癌讓我失去了胃、卵巢、子宮和盲腸,失去了原有的體力,但是相反的也讓我體驗了健康人沒機會體會的人生經驗,也在逆境中學會了如何去面對事實,更值得高興的是讓我親自體會到人間的冷暖,虛實,在以物質繁榮為優先的現實社會裡,人心變得很冷淡,幸而我所遇到的確是很寶貴的親情和友情,他們陪伴我、支持我、鼓勵我,這是我健康時從沒有想像過的,在一捨一得中讓我對人生產生很多理想和信心,也可以說罹患癌就像進了一所人生大學一樣,讓我在這裡學到實際的人生哲學。

      罹癌後最失意與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身邊總有親情和友情圍繞我,因此從來沒有失憶過,反而因為罹患胃癌,也因曾做過有關的心理治療,才有機會到醫院當癌症病患的探訪志工,在那裡看到了生命的尊貴與人生的真諦,這種無畏於死的感受,在別處是學不到的。

      罹癌前後對人生的態度與觀感,回顧這十六年多的抗癌生涯,雖然免不了有恐懼和挫折,但是如果人生能用磅秤來衡量的話,這段時間的份量其實要比前五十九年來的有份量(59歲罹患癌)通常過去的事情都能像一瞬間發生的事而把它忘掉,但是罹患癌的十六年多,可比二十年、三十年那麼長那麼踏實,而這種份量應該是因受盡煎熬治療過程而來的,也因為這樣才有機會累積很多經驗,才有機會學習如何向困難挑戰。

      鼓勵心志之抗癌歷程,我想如果能在挫折中學習到如何去運用失敗時的經驗,那麼挫折對你來說並不會造成重大的傷害,因為勝利有時是下一次失敗的種子,而失敗有時也可能會萌芽出下一次的勝利。想想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是不是盡了力,有沒有用心去克服困難,是不是抱著貫徹始終的心去與癌對抗,這才是最重要的。

      罹癌後最想做的事情,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醫療並不是只醫病的生物學,尤其治療癌,更應該要綜合社會、倫理、心理才能算是完整的,醫療的基本目的,尤其是對癌症病人,應該是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幫助病人或家屬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為原則,因此將照顧擴展到社區是有其必要性,如此一來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志工的需要量將增加,因此我希望能有機會加強志工的培訓,以期能由病房探訪走到社區去。

      當選抗癌鬥士後如何幫助其他人,癒後的社會回歸問題是癌症生還者的最大問題,尤其是年青人,在經濟上、求職上、保險上、心理上,甚至在升學上,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往往得不到支援,這種無奈和無助,絕不是一般健康人所能了解的。

      因此我想只要有機會遇到需要這方面的輔導或協定的人,我會教導他們如何活在刀口下,如何與恐懼奮鬥,如何重新擁有美夢,重新設定目標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