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蘇媽故事

  • View More 123bf1c9ee35488d8a3e04e276898402.jpeg

    ”朽木“ 與 ”朽目“

    李察養的鴿子中有一隻是瘸腿的。在飛行時 總不能把瘸腿收回,朋友們都勸李察應該放棄牠。
    李察覺得朋友的話也有道理,但他又捨不得丟棄牠。最後決定讓牠參加比賽來淘汰牠。
    李察20隻鴿子參加競飛大賽,除了瘸腿的,其餘19隻都是精壯力壯的信鴿精英。令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比賽結果,瘸腿鴿子竟然一舉得了競飛大賽的冠軍。
    不僅人看動物會走眼 ,人看人也一樣。
    有一位衣著普通的老人,拿著一個破舊的手提包走進一家紐約繁華地段的跨國汽車公司,聚在一起聊天的店員都不招呼他,當老人站在一輛價值幾十萬的豪華轎車前,有一名女店員竟然大聲叫:「不買就不能碰。」老人轉身走進經理室,掏出支票照定價開一張支票給經理,並指著那位女店員說:「她值多少錢,我也一併買了。」看著店員們老人哈哈大笑,並對著一直鞠躬賠罪的店員,老人厲聲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行事風格,都有權利和自尊,千萬不要用你的 ”朽目” 來判斷人。」

    世界上每個人,每件事都有其本身的價值和用途。再說,世上本來就應該是沒有 ”朽木“,只有會看走眼的 ”朽目“。不要只看表面就輕率判斷,才能避免遺憾的發生,才能獲得雙贏。
  • View More d5bac5ce686915ca580e592ec2662d7b.jpg

    10秒鐘的驚險鏡頭

    德國有一家電視台舉辦高額獎金的活動 , 叫做〔十秒鐘驚險鏡頭〕,這個消息讓大家覺得有趣,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參賽者很多,最後一個叫〔卧倒〕的鏡頭得到冠軍,是由一個年輕的記者拍攝到這個十秒鏡頭的。這個作品在電視的強檔節目中播出。
    這天晚上,大家以好奇心看節目,但十秒鐘後,每雙眼睛滿是淚水。
    據說,德國在那十秒鐘後足足安靜了十分鐘。
    這個鏡頭發生在一個火車站,有一個鐵路扳道工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為一列火車轉輙,這時,還有一列火車從相反的方向駛過來,如果不立刻轉輙,兩列火車必定相撞。
    這時,扳道工無意中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孩子在鐵軌上玩,而要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他沒時間選擇是要搶救兒子,還是要轉輙避免一場災難,他立刻大聲喊〔卧倒〕同時衝過去扳動轉輙機。兩列車都平安的進站, 而車上的旅客也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曾經過千鈞一髮,更不知道一個小生命正臥倒在鐵軌中間。
    孩子毫髮未傷。這一幕剛好被一位經過的記者攝入鏡頭。
    人們都都以為那位扳道工到底有什麼極為過人之處,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他唯一的優點就是忠於職守,從沒耽誤過一秒鐘的工作,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孩子是個弱智兒童。扳道工經常陪兒子玩,兒子只聽得懂爸爸常說的一句話(卧倒〕,這句兒子聽得懂的話,也是他做得最出色的動作。
    我們在遇到危險突來時,一定要爭分奪秒,要抓住每一秒可能發生奇蹟的機會,在平常的生活或工作中,我們要有時刻有覺察力與緊迫感,才能順利走向目標。
  • View More 7893.jpg_wh860.jpg

    小小事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4.75噸重的「東方一號」,進入太空的人是前蘇聯空軍航太員,蘇聯紅軍上校飛行員尤里,加加林。
    時間是1961年4月12號,他成了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在世界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牌,加加林成為世界名人,並護頒至高無上的「蘇聯英雄獎」榮譽。
    加加林在太空遨遊89分鐘,這樣的榮譽對於人類是一個很大的誘惑。當時報名的人很多,各位可知道為什麼最後只有加加林入選?
    大多數人都認為那是上帝的恩典。
    太空船的設計師囉廖夫決定在人選的前一個星期,讓報名的人去參觀太空船,大家非常興奮,因為除了設計師和製造者他們是首次進入太空船的人。
    他們興奮到有些飄飄欲仙,急者要進入太空船,只有加加林脫下鞋子,只穿著襪子進入座艙。
    這個細小的動作感動了囉廖夫,他覺得這個27歲的年親人既懂規矩,又能真愛他為之專心製造的太空船,於是決定由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
    加加林因一個小小的細節,而表現出他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聖經提到:「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會忠心,在小事上不義(靠不住),在大事上也不義(更靠不住)。」
    要活得精彩,不要因小事而忘記自己該做的事;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積極做大事的人。
    切記:能做好小事,就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 View More IMG_1313.jpeg

    要行動,不然就只有幻想

    有一天,教授帶著一群學生來到廣場,他們在一根三米高的竹竿頂上用一根繩子掛著一套「二十四史」,旁邊立着一塊紙牌寫著〔智力測驗〕。
    很快便聚集了很多人,他們覺得很有趣而紛紛的議論起來,還抬起頭來,目光盯著這套書,有人在互相商量,但都沒人提出辦法。
    有人提出,我可以搬凳子拿書嗎?教授說,只要竹竿沒倒,都可以。眾人說,就這麼簡單?於是大家都回家去了。
    但沒有人趕回來拿書。
    這時教授對學生們說:「其實我們的生活不也是這樣嗎?看似簡單,但你不去動手,就會成為困難。」談話中,有位拿拐杖的老爺爺,看見告示,就問道:「是真的嗎?我很喜歡這套書。」教授說:「你喜歡的話就拿去吧。」老爺爺向旁邊的人借了一隻香菸,將線綁在拐杖上,舉手燒斷掛書的鱦子,啪一聲〔二十四史〕便掉在地上,教授上前撿起書親自交給老爺爺,教授對學生們說:「圍觀者至少有50人,但大部分人是來看熱鬧,也許有人想出辦法,但卻不想去付諸行動,最後付諸行動的是一個行動不便的長者。」

    這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一個道理,只有把想法付諸行動,才能有機會獲得成功,否則你的想法是如何的美好新穎,也是空談。

    如果有機會,大家也可以談談各自的理想或目標,你會發現大家能談天論地的說的頭頭是道,然而美好人生也只是存在於想像中,只是說一套,作一套,不去行動,結果也只能依舊過著平庸與一成不變的生活。
  • View More DALL·E-2024-01-10-10.03.10-An-updated-illustration-showing-various-aspects-of-time-discipline-in-a-c

    自律是個好習慣

    美國某個大學有日文系,有個優雅女士也在這個班上,起初大家都不在意她,因為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才發現她很認真在上課,不像是因退休之後沒事做空虛寂寞才來的。
    每天她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認真的溫習功課,也很認真的跟著老師閱讀。她的筆記寫得工工整整,同學們紛紛借用她的筆記做參考,考試前更是全心全意的複習功課。
    有一天教授跟學生們說:「父母一定要有好的自律才能教育出好孩子,你們是不是有人想知道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證實一下她肯定有一群出色的兒女。」
    經大家一打聽,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朱木蘭,她有個女兒叫趙小蘭,是美國的第一位台裔女部長。
    父母要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不是萬貫家產,應該是家庭教育,首重良好的品格,朱女士深諳這個道理,她對自己自律甚嚴,也把這個優秀品格立在言教與身教中帶給兒女們。自律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成功的,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學校,最後就要靠自己了。
    如果有人問,需要具備什麼條件,而且只能有唯一的選項,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我只會回答他:「自律」

    編按:趙小姐的工作是,美國前任運輸部長,曾在小布希政府時期擔任勞工部長,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首位華裔女性,同時也是首位台裔部長。
  • View More 1600w-p-l2PiTmo3g.webp

    激勵感言

    我們隨時都會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和挫折,這時候,有的人選擇逃避或放棄。
    不錯,放棄或逃避可以讓壓力暫時解脫,但那只是暫時的解脫,事實上壓力還是無法就此消失。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一句值得我們省思的話:「人的生命似洪水奔騰,沒遇到島嶼和暗礁,是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的。」
    只有勇敢的去面對和挑戰挫折,才能承擔起重任,抓住機會,完成不平凡的事業。
  • View More unnamed.jpg

    會動腦筋就能成功

    我們可以從每一個人的態度,去判斷某個人的人生高度。
    有個小男孩叫佛瑞迪,16歲那年暑假,他想,兩個月的暑假都待在家裡多無聊!
    於是跟父親說:「爸爸,暑假兩個月,我不想在家裡閒著 ,我要出去打工。」
    父親不太了解他的目的,就跟小孩子說:「我會幫你找工作,不過臨時工可能不太好找。」
    佛瑞迪連忙回說:「我不是要你幫我找工作,我想不管怎麼不景氣 ,只要肯動腦筋,總有些人可以找到工作的。」
    得到父親的允許,佛瑞迪立刻翻閱報紙 ,在求職欄上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明天早上8點開始面試,佛瑞迪7點45分就到了,但前面已有20個人。
    佛瑞迪心想,競爭者這麼多,我要怎麼表現自己呢?
    忽然佛瑞迪拍了一下腦袋,並拿出一張紙,一隻筆,寫了一張紙條,然後摺得整整齊齊的交給秘書,並說:「小姐,能不能麻煩妳將這張紙交給老闆?」女秘書看著這個充滿自信的男孩說:「可以,不過我得先看看你寫些什麼?」
    只見秘書看完笑著走進總經理室,總經理忍不住大笑一聲,還連聲說「好!」
    佛瑞迪的字條其實只有簡單的寫著:「我排在隊伍中的第21位,請你在還沒看到我之前,先不要作錄取的決定。」
    從佛瑞迪的字條,我們也都看到他的勇氣和機智了,它使我們不得不相信...
    ’’會動腦筋的人一定會成功。‘‘

    勇氣和決心、智慧與自信,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路要靠自己走出來,機會要靠自己去爭取,多動用自己聰明的腦袋,機會就是你的!
  • View More image1.jpg

    以身做則是最好的教育

    有時跟學校的校長在一起時會討論教師培訓或教育制度的問題,幾乎大家都認同「以身作則」最具有遷移默化的功效。
    這裡有個故事:
    有一天陳太太帶著孩子去市場,孩子一直吵著要買豬肉 ,陳家很窮, 買不起豬肉 ,陳太太就哄孩子先回去 ,待一會兒會殺一直鴨子給他吃,孩子聽了就高興的回去了。
    陳太太回到家,看到先生正準備要殺鴨子 ,她就大聲喊不能殺,過幾天要賣鴨子買米。先生說:「妳不是答應孩子要殺鴨子的嗎?」
    老婆說:「我只是哄哄他!」
    先生聽完,就很嚴肅的說:「妳知道嗎?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動,妳欺騙了他,孩子將來會不相信我們,妳的這種教育方式,能教出好孩子嗎?」
    很多有問題的人都是因家庭環境不好,教養不健全,而造成社會問題,那是因「上樑不正下樑歪」和「有樣學樣」的結果。
    教育必須從 「根」部紮起,而根部的養分就在父母身上。一出生就要不間斷的教孩子講話走路,講話與對人處事的生活態度。
    經營教育也是一門艱難的事業,如果你能了解教育的方式是由學習、模仿而來的,那就能認同「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假如你們能在家裡與生活教育中做好的示範與引導,孩子就能在良好的學習過程中,過他們精彩的人生。
  • View More 171141751069729_P16597548.jpg

    貧窮不是由上帝安排的

    有一個黑人佃農的小孩,名叫福勒,他五歲就會靠勞動賺錢,他的工作是趕羊為生, 他們一直都過著貧窮的生活。
    福勒的母親是一個很堅強的女性,他發現福勒是一個很懂事的小孩,她常對福勒說:「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們的貧窮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因我們家人任何人都沒想過要出人頭地。我們窮,那是因為我們都沒人奢望過要過富裕的生活。」
    這句話一直在福勒的心靈深處打轉,以致成就了後來無比輝煌的事業。
    福勒一直想改變他們家的貧窮,於是他挨家挨戶去推銷肥皂,長達12年,在這12年中,他獲得了許多商人的尊敬與讚賞,慢慢的,福勒不僅在原來的肥皂公司,同時還在其他七個公司獲得了控股權,福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徹底改變了家裡的窮困。
    哲學上有一句話:「所有偉大的成就一開始都只是一個想法罷了-----不過是一個想法罷了!」

    無論是追求財富,求功名,找快樂,尋求利益,追求自由,要想達到目的,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渴望,並且鍥而不捨的努力,奮鬥。
  • View More 截圖-2020-07-13-下午11.14.18.png

    化自卑為前進的動力

    有一個大學生很內向 ,因此,同學們都當他是最膽小,最愚笨的人而不跟他交往 。在畢業揮手告別時,大家約好10年後相聚,大家還預言各自的理想 ,只有膽小子還是低著頭沒講話 大家看他都不講話就都認為他將是個失敗者。
     
    十年很快過去了,他們照著約定相聚在一起 ,並一個一個的上前介紹自己的現況和理想生活的滿意程度。大多數的人都不如當年跨出校門時的理想,似乎每個人對目前的生活都不甚滿意。

     
    輪到膽小子講話了,他沈着而冷靜說:「我現在擁有幾家公司,總資產上億元,超出走出校門時的理想。」

     





    上帝創造我們時,都會讓我們懷有一種主導精神,讓我們能在最辛苦的勞作中得到成就與快樂。


    「 從小,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走進社會,我一直都很自卑,我總覺得每個人都很有能力,都比我強,所以我很努力的學習每個人的特長,並且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

     
    「 但我發現怎麼努力都趕不上所有的人,若以我將自卑昇華為前進的動力,把所有偉大的目標轉化成向別人學習,讓自己永遠的處在謙卑之中,沒想到後來自卑卻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 View More images.jpg

    在絕望中燃燒自己

    59歲罹患胃癌,7年後轉移到卵巢,雖然處在隨時都可能死去的危機中,我依舊愛著自己的生命。
    我被醫生宣告只剩3~6個月的生命,但是我從不因生命即將結束而難過,我沒有哭過,我反而培養精神之火,用勵志的文字給自己脆弱的靈魂取暖,用堅韌的希望去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當安寧病房的陪伴志工,也看到很多癌友在絕望中死去,我掉過淚,但我還是告訴自己:我要活下去!
    這句話,讓我看見了新生的曙光。
    我已92歲,我沒多少錢可省,但我總是提醒自己要省錢。我左腳折斷過,右眼失明,但我依舊勉勵自己看書,寫書,我要靠自己維持健康,擁有足夠的力量。
    我一定要獨自擁有自己的堅持理想,心靈和精神之火。我不再流淚,我需要上帝的安慰。
    我需要情感的溫暖和一顆善良的好心。沒有比探索自己更難的事 ,生命之旅是那麼變化多端,世事難料,在努力的過程中,我會變得更堅強,更有自信 也會擁有更多的理想與夢想,如今我更深刻的體會到,超越自己向前看的真正哲理,究竟是什麼了?
  • View More 蘇媽媽愛悅讀Photo_20230101.jpg

    台灣公益新聞網:看見自己 看清世界: 新年新目標,行動是關鍵

    的北這,相較謝能用市在竟而師人皮論上,親片道特火做果禮陽友室日故小有市演於驗了轉子現東人頭,列化必人、選間自。油制人臺紀定眼親土興著金久動化發首作現施提此師。